
Space Up
29 Aug 2025
Promotional discounts can lead to overflowing storage cabinets? Use the "double-box method + inventory limit" to manage toilet paper, cleaning supplies, and daily necessities; it makes it clear when to restock, prevents overstocking, and promotes healthier space and cash flow.
一、痛點全貌

收納櫃爆滿、明明有貨卻找不到。
因便宜多買,最後過期或發霉。
家人重複購買同款,導致庫存失控。
備品與日用混放,取用動線被擠壓。
二、底層原因:沒有「上限」=默許無限增長

當家中缺乏庫存上限(Par Level)與補貨訊號,促銷就會侵蝕空間。把企業常用的雙箱法(Two-bin)與在製品上限(WIP Limit)移植到家庭,是簡單而有效的控量方法。
三、三步建立家庭備品系統

1|分離「前台使用」與「後台備品」
前台:放在最靠近使用點的位置(如浴室洗手台下、廚房水槽下)。
後台:集中於同一儲位(如高位櫃或儲物房)。
兩者都用同尺寸箱,貼上「用途詞」(例:浴室|衛生紙;廚房|洗潔精補充)。
2|設定上限與補貨訊號
每一類備品只允許兩箱:第一箱在前台使用;第二箱在後台備品。
開啟第二箱=觸發補貨。此時把空箱留下當提醒卡或在手機備忘錄記錄。
上限以「月 用量 × 1–1.5 倍」為基準;小家庭通常一箱已足夠。
3|月度巡檢「是否超線」
每月一次,只需檢查是否超出上限;不逐件清點,節省時間。
超線即處理:優先消耗;必要時調整上限或品項數。
四、估算方法:把感覺轉為數字

以衛生紙為例:每人每月約 X 捲(依家庭情況調整)。一家 3 人,1.5 倍安全係數,上限約 4.5X 捲,四捲一包則約 N 包。把上限寫在箱側,一看就懂。
清潔補充裝:每月用量(毫升)=每次用量 × 頻率 × 天數;上限 = 月用量 × 1–1.5 倍。
黏貼刻度貼紙在補充瓶上,肉眼即可估量。
五、動線與視覺:避免備品擠壓日用

前台使用位不可被備品擠滿;把備品全部移到後台集中。
前台留一週量即可,其餘由後台接力。
後台以半透明箱+大字標示降低搜尋成本。
六、促銷策略:不上限不進門

不上限不進門:若無空位放入,就視為超量。
替換原則:要買新的,就先退出等量舊品或確定可在一個月內消耗。
群組採購:與鄰居好友合購大包裝,回家只保留上限內的份額。
如果您對空間整理有興趣,請查看Space Up的 專業家居整理服務 來獲得更多幫助。
七、常見誤解與修正

誤解:上限會不夠用 → 修正:上限是警戒線,可按季節與家庭變化調整。
誤解:兩箱不夠 → 修正:兩箱對小家庭已足夠;大量消耗品可加到三箱,但必須有明確存放位。
誤解:巡檢很花時間 → 修正:只看是否「超線」,不用1分鐘完成。
常見問題
問題1:家人會把備品打散放?
答:把後台設在單一位置並用大字標示;定期提醒「開二箱=補貨」。
問題2:算不出月用量怎麼辦?
答:先以一個月為觀察期,粗估用量,再調整上限;不要為了精準而拖延執行。
問題3:促銷真的很便宜,忍不住?
答:先問「家裡有空位嗎?」沒有就不買;或與朋友分購,把多餘部分分掉。
整理, 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