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ce Up
28 Oct 2025
After work, all you want to do is be greeted by home, but you're often "exhausted" by the clutter. Your day is filled with messages and meetings, but when you get home, you're greeted by dim white light, messy countertops, and cold materials—the sofa is unbearable, the dining table looks like a warehouse, and the bedroom light resembles an office. You might think you need a bigger house or a major renovation, but it's mostly due to poor interior design: the colour scheme, materials, lighting, and furnishings haven't created a supportive system for your mind and body. Research has already shown that clutter in the home increases stress hormones; suitable lighting and natural elements can reduce tension and help you fall asleep. Whether you're renting, owning a second-hand or new property, this article can help you build a quality life step by step.
三個屋企,三種開始

租屋的林小姐:不敢釘牆、家具只求便宜耐用,結果色調凌亂、燈具只有一盞頂燈,住久了總覺得不安與浮躁。
自置二手物業的陳生陳太:放重預算裝修添入牆櫃,但忘了先規劃「調性」,軟裝到手才發現和硬裝打架,越添購越亂。
自置一手物業的黃小姐:硬裝齊備、拎包即住,家漂亮卻「沒溫度」;想提升質感,又怕投資失手。
如果你也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以下分情境的做法,能把家轉成真正支援生活的系統。
家是我們每天至少停留 8 小時的「恢復站」

長期的壓力與決策疲勞,使大腦偏好「最省力的選擇」。當家中燈光昏暗過白、動線不順、觸感與色溫冷硬,人就更難放鬆;相反,柔和色溫、層次光源、自然材質與減少雜訊的收納能降低心理負荷。
實證顯示:
家庭凌亂與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升高有關,尤其對女性影響明顯。(celf.ucla.edu)
室內植物能降低交感神經活性、舒緩焦慮與血壓,臨床場景亦觀察到壓力下降。(PMC)
晚間暴露於高色溫/高照度會抑制褪黑激素;降低色溫(如 2700K)與適度照度有助睡眠節律。(PMC)
香港居住面積有限(官方文件預測人均約 215–237 呎),更需要以軟裝與收納把「面積」轉化為「可用能力」。(Government of Hong Kong)
依情境落地執行解決方案與建議
1)租屋 |最小投資、可搬走、低破壞

調性先行:選 1 個主色(牆/大面積織物)+ 2–3 個配色(抱枕、畫框、器皿),避免「五顏六色各自為政」。
燈光三層:頂燈保留,但務必加落地燈/桌燈(2700–3000K)作情境光,餐桌上加吊燈或磁吸燈條;睡前改用暖色溫與較低照度,有助入睡。可參考常見住宅照度指引:客廳約 100–300 lux、睡房約 100–200 lux、家中書桌/家辦約 300–500 lux。
可移動的質感:一張對比例合的地毯(長邊覆蓋沙發前腳)、一組可疊加邊几、幾件棉麻/羊毛織品即可大幅提升觸感與吸音。牆面不打孔也能佈置:用黏貼相框條、落地畫、活動屏風;若必須打孔,搬離前以補土膏→細砂紙→同色漆修補(先拍色卡或記錄色號)。
綠意與香氣:選擇低維護植物(虎尾蘭、綠蔓、ZZ plant),或每週一束切花;晚間使用薰衣草等助眠香氣(注意通風與個體差異),相關綜述顯示對睡眠質素具正向效果。
收納即佈置:利用高 35–40cm 的長凳+籃筐成「臨停位」,把鑰匙、包包、外出小物收整於玄關;開放層架遵循「20% 展示 × 80% 收納」避免落塵與視覺噪音。
香港現實加分:租屋常遇面積緊湊、管理處限制施工時間——選擇模組化、可折疊與免工具安裝的家具,轉場成本最低。
2)自置二手物業|硬裝為主、軟裝協同,「長期耐看主義」

裝修前先定「調性」:以 6–8 張實景圖做情緒板(Moodboard),統一色溫、木皮紋理、石材冷暖、金屬色;軟裝不對抗硬裝,而是補齊觸感與層次。
入牆收納的「黃金區」:高頻物位於 80–140cm;低頻上高位;門片開合不干擾動線。抽屜用 1–2 種分隔尺寸,減少回位摩擦(回位 ≤ 3 步)。
光環境工程:規劃**環境光(漫反射)+工作光(檯/櫃下)+重點光(畫燈/洗牆)**三層;晚間以 2700–3000K 為主,閱讀/備餐區提高照度;臥室預留雙迴路,睡前只開暖色支路。
材質取向:大面積選擇中性色(暖灰、米駝、木色),小面積以皮革、呢絨、金屬刷紋、手工陶器疊加質感,延後審美疲勞。投資優先序:沙發、床墊、窗簾(遮光與降噪)屬高影響項;抱枕套、地毯尺寸、餐吊燈為風格關鍵。
寢具與窗簾直接影響睡眠與起居節律,性價比最高。
綠植佈局:每個公共空間 1–2 個焦點植物即可(避免花園化)。醫療與實驗室研究皆指向植物介入對壓力與焦慮的改善趨勢。
3)自置一手物業|硬裝到位,軟裝以「表情」與「層次」取勝

家居配飾為主:以窗簾、地毯、畫作/攝影作品、擺件、花器建立視覺焦點;若噪音或回音大,選擇厚重布藝+大面積地毯+軟包床頭改善聲學體驗。
燈光升級:在既有硬裝上加入磁吸燈軌、檯燈與壁燈,創造可切換情境(工作/用餐/放鬆)。
入牆系統櫃補位:若儲物不足,補少量薄型入牆櫃(走道 30–35cm 深即有用),面板色與現有硬裝同一色系,連續性更強。
更「用力」地投資軟裝:硬裝已含在樓價與按揭中、現金流壓力相對分攤,反而可以把預算分配到高品質織品、設計燈具與藝術品,長期提升日常體驗。
把家從「漂亮」推進到「有感」

與其一次買齊,不如先做三件小事:今晚把臥室主燈換成 2700–3000K 的暖色光源;本週末用 1 張地毯與 2–3 個抱枕把客廳色調統一起來;在工作區擺上一盆易活的綠植。當你感覺胸口的節奏慢下來、晚間更想回到臥室,家就開始回應你的生活了。如果您對空間整理有興趣,請查看Space Up的 專業家居整理服務 來獲得更多幫助。
FAQ|常見問題
Q1:預算有限,先投資哪幾項最有效?
A:優先順序:光(可分迴路與桌燈/落地燈)→睡眠(床墊與窗簾)→觸感(地毯與織品)。這三項最直接影響放鬆與睡眠表現。
Q2:租屋不能打孔怎麼掛畫與裝燈?
A:首選落地畫、靠牆層架、夾式檯燈/壁燈;必要打孔則在搬離前以補土膏+砂紙+同色漆修復。
Q3:怎麼挑顏色才耐看?
A:以中性大面(牆、櫃)+小面積跳色(抱枕、畫框)。把全屋控制在 3–4 個主色系,其他僅做深淺變化。
Q4:家裡小、會不會放一張大地毯很佔位?
A:正相反,地毯常見放大效應:只要尺寸覆蓋到沙發前腳與茶几,視覺會更整合,動線更清楚。
Q5:植物會不會很難養?
A:先選耐陰耐旱品種(虎尾蘭、ZZ、綠蔓);一週一次澆水+每季擦葉已足夠。臥室避免強香花材,留給客廳/玄關。室內植物對壓力有正向作用的研究不少,但仍以適量為宜。
Q6:香氛真的能助眠嗎?
A:薰衣草在成人與高齡族群的睡眠品質上,系統性綜述與隨機對照試驗顯示有正向效果,但個體差異存在;建議低濃度、通風良好、避開孕幼敏感族群。
Q7:買了一堆收納後仍亂?
A:先做動線與黃金區檢視:高頻物是否在 80–140cm?拿取與回位是否 ≤ 3 步?若否,再談收納容器;容器只是在正確位置上「加速」而已。
整理, 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