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ce Up
9 Sept 2025
Why does moving often lead to more chaos? Most people treat moving as "stuffing everything into boxes → then slowly unpacking at the new place." The result is: the chaos of the old home is completely replicated, boxes remain unopened for a long time, and life efficiency decreases. The correct approach is to rewrite the storag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space: before packing, complete the inspection, classification, and disposal of items (decluttering), and plan the flow of movement in the new home, so that each box has a clear destination and is shelved immediately upon arrival.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timeline from T-30 to T+7, the first night's packing, modular packing, and steps for shelving upon arrival, along with a tool list, task assignment table, area notes, and three-way collaboration scripts, so that the new home is liveable, usable, and maintainable from the first day.
什麼是空間變換?

把東西從 A 搬到 B 只解決位移,不會解決動線、容量與維持率。舊家的混亂若不先重設規則,會原封不動隨箱進駐新家。正確做法:把搬屋視為一次 System Reset(系統重啟)——
先做空間藍圖(Zoning & Capacity),設定每房的「使用點/黃金區(約 80–140 cm)/備品位」;
以模組化打包(「房間|用途」兩級標示),避免分類過細;
抵達後邊拆箱邊上架,直接輸出低阻力的收納系統(就近、無蓋抽取、同尺寸容器)。
收納的核心價值:不是多買盒,而是讓高頻物回位≤3 步、找物<30 秒。阻力越低,越能長期維持。
先做這三件事

先定「房間|用途」詞彙表(全屋統一語言)。
每個房間準備 1 箱「第一夜箱」(抵達當天只開這箱 + 睡/浴相關箱)。
設定 KPI:找物<30 秒、回位≤3 步、T+30 未開箱=退出/下放。
T-30~T+7 快速時間軸(可勾選)
時段 | 目的 | 要做的 3 件事 | 與搬屋/裝修/整理協作 | 物資 |
T-30~T-21 | 決策與藍圖 | □ 完成「房間|用途」詞彙表 □ 盤點:保留/待決/退出 □ 新家動線與黃金區(80–140 cm) | 搬屋公司:確認分類詞彙與容量上限 | 空間藍圖(A3)、退出清單、試用箱(貼日期) |
T-20~T-8 | 模組化打包 | □ 按「房間|用途」裝箱 □ 易碎/液體分艙(泡棉/拉鍊袋) | 整理公司:按區域分類及使用緩急度進行裝箱,帶領家庭成員檢視物件及適度斷捨離; 搬屋:箱數估算,提供紙箱及裝箱物資; 裝修:確認可搬入區 | 隨身箱、補給箱(刀剪/封箱膠/垃圾袋/衣物袋);箱標模板、優先開箱清單 |
T-7~T-2 | 場地與排程 | □ 管理處預約升降機/車位 □ 新家鋪地板膜與門框護條 | 搬屋:準備當日搬運防護物資 整理:準備新居收納用品 | 新居尺吋擺位分佈圖 |
T-1 | 收尾與隨身 | □ 冰箱清空食品 □ 儀錶拍照 □ 證件/ 貴重物品/硬碟/藥品入「隨身箱」 □ 新屋入伙前清潔 | 搬屋:確認到場及拆裝轉移時間; 整理:確認到場及第一日復位時間 | 隨身箱、補給箱(刀剪/封箱膠/垃圾袋) |
搬家日~T+3 | 到站即啟動高頻歸位 | □ 標示每間房間 □ 先大件就位→再入箱 □ 邊拆邊上架 □ 開:睡眠→衛浴→廚房→工作位 □ 建立充電站與文件三格 | 搬屋:分區域門對門; 整理:現場拆箱分類上架; 裝修:工具避讓動線 | 廢材集中區、回收箱(打平)、第一夜箱清單 |
T+7 | 復盤與定型 | □ 調整黃金區抽取 □ 備品上限(雙箱法)就位 □ 低頻箱暫存至 T+30 | 整理:交付維持清單與事件觸發表 | 維持清單、上限卡、低頻清單 |
「第一夜箱」優先(每房約 1 箱)

主/客睡房:枕被套、睡衣、拖鞋、小夜燈、延長線與充電器、常用藥
衛浴:毛巾、洗漱、衛生紙、垃圾袋、地墊、清潔噴霧、抹布
客廳:路由器與網線、遙控器、臨時照明
廚房:基本餐具、杯、水壺、洗潔精、抹布、垃圾袋
各個空間變換的情境
情境 | 核心痛點 | 打包前策略 | 拆箱後策略 |
小屋→大屋 | 想「全部帶走」→ 複製混亂 | 只保留高頻模組;低頻入試用箱(貼日期) | 先開高頻 10 箱;低頻 T+30 再判定 |
大屋→小屋 | 容量驟減、櫃體深度不符 | 先做容量上限表;書/衣設件數上限 | 層板前低後高+抽取盒;過深櫃以抽拉收納盡用空間 |
租屋 | 不能轉洞打孔、搬離成本 | 落地架/壓力桿/門背掛;保留原包材 | 模組可帶走:同尺寸盒+標示語言 |
買樓 | 插座、牆面、高度差異 | 量度插座、窗台深度;預留黃金區 | 集中「充電站」;衣櫃吊掛+摺疊分流 |
舊屋裝修(原址暫搬) | 粉塵與臨時倉 | 貴重與文件隨身箱;其餘封膜+標色 | 回歸按區域就位;易碎另設慢行線 |
新屋裝修中 | 動線交疊、地面未保護 | 先劃「可搬入區」、鋪地板膜 | 只開高頻區;其餘封 存至無塵 |
家庭成員變動 | 夜間動線/安全 | 先配置夜間高頻模組(尿布、藥物) | 降低開蓋阻力;護角與緩衝 |
斷捨離/重整 | 情感物難決、重複品多 | 設「功能+時間門檻」(一年未用+功能重複→退出) | 用事件觸發微調:找物>30 秒即調整 |
收納系統基礎原則(降低日常生活阻力)

就近:常用物在使用點 1 步可及。
黃金區:肩腰高(約 80–140 cm)放每日高頻。
頻率三層:每日/每週/偶爾(高位/深位)。
兩級標示:只寫「房間|用途 」(例:書房|打印耗材)。
無蓋抽取:高頻不設蓋或單動作取放。
同尺寸容器:抽屜只用 1–2 種尺寸,排列穩、視線清。
容量上限:備品採雙箱法(開第二箱=補貨)。
前低後高:層板後排稍高、前排低邊,搜尋更快。
事件觸發:出現「找物>30 秒/回位卡住/檯面清>10 分鐘」即調整。
工具清單
封裝:S/M/L 紙箱、加厚重物箱、衣櫃箱、氣泡紙、EVA 泡棉、硬紙角、伸縮膜、封箱膠(帶割刀座)、顏色貼紙、油性筆
保護:地板膜、門框護條、床墊套、家電罩、捆繩、手套
清潔/維修:大/中垃圾袋、抹布、萬用清潔、螺絲批、內六角、捲尺、延長線、紮帶
現場標示:A3 平面圖、區域標牌(例:玄關|外出物)
區域小提示

客飯廳:遙控+充電合併為「充電站」;玻璃器皿「盤立杯躺」、杯口向下。
廚房:刀具套或紙板護尖;液體封口+拉鍊袋;爐旁 60 cm 放常用工具與調味。
浴室:藥品/處方隨身;開封 品與補充裝分艙;濕乾分區。
主/客睡房:衣物「吊掛+摺疊」分流;床邊夜間模組(燈/藥/充電)。
書房:書分散裝箱(單箱 ≤15–18 kg);線材以場景束線(顯示器組/打印組)。
兒童房:無蓋分類箱+圖示標;保留「私人混沌配額」。
寵物區:先布置熟悉角落;日用糧碗藥與便盆入「第一夜箱」。
工人房:個人/公共物分箱;日用清單同步。
露台/窗台:花盆清土與托水盤分包;外牆位層板後距 3–5 cm 通風。
玄關:三區位=開封位/回收分流/外出物定位;鞋類「當日層+當季層」。
衣帽間:皮具內塞維型;珠寶名表隨身;過季衣物上層+防塵袋。
雜物室:工具尖銳分艙+硬盒、貼警示。
裝箱 × 拆箱 × 歸位收納技巧(高維持版)

裝箱 6 招:
兩級標示(房間|用途,四面貼大字)
重下輕上
空隙填充
「此面向上/易碎物品Fragile」清楚標示
標示清晰分流(按區域劃分)
第一夜箱各房 1 箱
拆箱 5 步:
大型家具先就位
按優先清單開箱
模組上架(早餐組、洗衣組、充電組)
預留 10–15% 空白
當日退箱(紙箱打平、保護材分類)
歸位 3 原則:
就近
高頻無蓋
同尺寸容器;
用事件觸發(找物>30 秒/回位卡住/清理>10 分鐘)做微調。
成果指標(讓新家不只「到位」,而是「可用」)
黃金區高度:80–140 cm 安置高頻物
走道寬度:主動線 ≥80 cm、玄關區 ≥60×90 cm
層架風隙:靠外牆後距離 3–5 cm;電線集中一處「充電站」
箱重與安全:單箱 ≤15–18 kg;易碎/液體清楚標示與獨立包裝
維持率:晚間 2 分鐘歸位可達成;找物品<30 秒、回歸原位≤3 步
如果您對空間整理有興趣,請查看Space Up的 專業家居整理服務 來獲得更多幫助。
FAQ(常見問題)
Q1:時間不夠做斷捨離,是否先全數打包?
A:至少做一次「功能+時間」快篩:一年未用+功能重複→退出;未決入試用箱(貼日期),T+30 再審。
Q2:如何避免箱子長期不開?
A:各房 1 箱「第一夜箱」先開;低頻箱集中於單一儲位,規則:T+30 未開=退出/下放。
Q3:收納用品何時買?
A:盡量重用現有收納用品,T+7 復盤後再補;優先同尺寸抽取盒、低阻力、易擦拭材質。先試 7 天,再成套購入。
Q4:新屋仍在裝修,可以先搬?
A:可分區入住:先完成可搬入區覆膜與封塵;只開高頻 10 箱,其餘待無塵後再上架。
Q5:小孩與寵物如何安置?
A:搬運時不進動線;新屋先布置熟悉模組(睡—吃—玩),再讓其進場,降低焦慮與走失風險。
Q6:書很多,怎樣不爆箱?
A:分散裝箱,每箱 ≤15–18 kg;以主題或房間打包,箱外貼主題詞,抵達後直接上架同一列。
整理, 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