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pace Up
2025年8月17日
越執屋越亂?因為你把清潔與收納當成整理。正確順序是「先決策去留→再定位規則→才用收納用品→最後清潔」。用可操作的門檻與兩級分類,讓整理不再半途而廢。
常見誤區

邊清潔邊分類:清潔與決策同時進行,專注力被分薄。
先買盒後規則:收納用品先行,導致尺寸與功能錯配。
一次做到完美:缺乏過渡期與測試,過度工程化。
為何順序重要?
整理的本質是決策與定位。決策確定「留下什麼、暫存什麼、退出什麼」;定位確定「放在哪裡、用什麼語言描述」。收納用品只是輔助,清潔放在最後確保「新秩序」得以維持。
四步法(可落地的操作)
1|決策(去留)

功能門檻:一年未用、功能重覆、損耗難修的物件,優先退出或進「試用箱」(30 天後再決)。
情感物處理:為故事拍照記錄,實體減量保留記憶。
暫存箱原則:貼上日期與內容,放在非黃金區,逾期未動即退出。
2|定位(規則)

兩級分類:房間+用途(例:書房|文具常用;浴室|補充裝)。避免物件級標籤,維護成本過高。
黃金區:肩—腰之間放每日物;高位/深位作備品。
錯位物回流:把不屬於該區域的東西移回對應房間或用途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