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ce Up
2025年8月23日
門口與走道一亂,全屋難清爽。用「開封位、回收分流、外出物定位」串起玄關動線,並以兩層鞋位與限量原則處理爆量鞋物;同時清除走道障礙,避免門扇無法全開與安全風險,讓日常出入恢復順暢。
為何是玄關與走道?

多數家庭的凌亂並非由客廳開始,而是由入口起計 2 米內的擁塞衍生:包裹暫存、回收物無處放、外出小物四散、鞋量過多。入口阻塞會造成三重成本:
時間成本(出門前反覆尋找)
安全風險(門扇無法全開、夜間易絆倒)
行為反饋(家人更傾向把物件臨時擱在最順手的地面)
當第一站崩潰,後續區域就難整潔。
現場常見情境

走道被購物紙箱、雨傘、水鞋、推車佔據,門板只能開一半。
快遞每日到、但缺拆件位置;剪刀、垃圾袋、回收袋四散。
鞋櫃深處堆滿過季鞋,當季常穿鞋無位可歸,只好「地面停車」。
玄關無檯面與掛點,鑰匙、交通卡、口罩每天「外露」在客廳桌上。
解法框架:玄關三區+走道清障
一、玄關三區:開封位/回收分流/外出物定位

開封位:在門側或鞋櫃上設 25-40cm 深的「拆件枱」或薄邊櫃。固定放小剪刀、美工刀、封箱膠、垃圾袋、抹布。拆包即時處理包材,杜絕紙箱「過夜」。
回收分流:在拆件枱下方或側邊設可抽取的回收袋夾(紙、膠、玻璃分流)。袋滿即出門帶走。
外出物定位:鑰匙、交通卡、雨具、口罩、消毒用品集中在胸腰高度的一條掛列+淺盤。原則:一人一位,一物一格,避免互相覆蓋;透明或半透明容器提升辨識。
二、鞋類兩層與「限量」原則

當日層(最低層/落地盤):僅容納日常穿著的 1–3雙。可用易清潔的防水托盤。
當季層(胸腰區第一層):每人 3–5 雙輪替(通勤、休閒、運動、正式、天候)。其餘過季鞋收箱上架或移至次級儲位。
限量卡:在當季層貼一張小卡,例如「每輪 5 雙上限」。超量即觸發替換或退出,避免黃金區被低頻鞋佔據。
三、走道清障礙:從「高度×寬度×轉身」檢核

寬度:確保走道淨寬≥ 80–90cm(家中條件允許範圍內),能讓兩人交會與搬運箱體。
轉身位:在門側留 60–80cm 轉身圈,不放高物;推車/雨傘回位於壁側掛點。
高空 與地面:避免高至頭部的突出物(碰撞風險),地面杜絕「臨停堆」。所有臨停一律升級為「有收納用品的臨停」後,才可以出現在走道。
四、沒有玄關怎麼辦?

「L 形」虛擬玄關:以 15–25cm 薄邊櫃+上方掛列在門旁構出 L 形動線;櫃中置回收袋夾、門背掛袋收納。
鞋櫃切片:無鞋櫃則以疊層窄鞋架靠牆放置,底層作當日層,上層作當季層;過季即移走。
推薦配置(可先用家中現有物)

薄邊櫃或鞋櫃上層=開封位;配剪刀與垃圾袋。
掛列 6–8 個(每人 2 個起步),淺盤 1–2 個裝零散物。
回收袋夾 2–3 個,置於櫃內或側邊。
窄鞋架+最底層中空,分間出當季層與當日層。
門背掛袋放雨具與薄外套(濕物分區,避免污染)。
維持機制
事件驅動:門口開不起來、地面再出現臨停堆,即刻回收至三區位;鞋超過上限,啟動替換。
安全提醒:走道不可堆放箱物,夜間燈光需可直接照到地面與門鎖。
如果您對空間整理有興趣,請查看Space Up的 專業家居整理服務 來獲得更多幫助。
常見問題
問題1:鞋真的只能放 5 雙嗎?
答:上限不是懲罰,而是黃金區的容量規則。多於 5 雙也可,但需把低頻移出黃金區,保障每日使用效率。
問題2:家人亂放怎麼辦?
答:把正確位置設為「最近、最高度、最順手」,錯放反而更麻煩,自然會回位。
問題3:下雨天濕鞋怎麼收?
答:門背掛袋或鞋架側設「濕區」,與乾鞋分離;底層鋪超吸水墊,乾後再回當季層。
問題4:沒有空間放薄邊櫃?
答:用 10–15cm 深的超薄層板+下方袋夾即可形成簡化開封位。
整理, 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