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ce Up
2025年8月13日
奶樽、尿片、遊戲墊、消毒器等初生嬰幼兒用品日漸增多,稍有不慎家中便會陷入「雜物海」。有限收納空間加上家人各有做法和習慣,主要照顧者很易「壓力山大」。為何物品「執整都亂」?收納困難的根源何在?本文將由心理到實戰逐一拆解,協助全家輕鬆實行長效育兒收納方案。
挑戰:育兒用品與日俱增,收納空間捉襟見肘?

日常必需品眾多:奶樽、尿片、奶粉、遊戲墊、儲奶泵、消毒器、濕紙巾等。
家中空間有限,收納櫃存放不足,物品頻繁更換位置。
家人各自為政,習慣差異,難有共識,收納方式難以統一。
分析:為何育兒用品難以擺放整齊?

未養成「即用即收」習慣:順手拿起使用後沒有歸位,外傭收拾時未必清楚物品原位。
「一人一做法」:同住家庭成員怕「搞亂」,不願輕易收納物品,偏向冷處理,最終由主要照顧者承擔大部份責任。
高頻與低頻物品未分區:每日必用(奶樽、尿片)與偶爾使用的物品混雜存放,難以分類管理。
常見錯誤及影響

誤以為將全部用品塞進櫃內即可,實際更易亂。
每日臨時抱佛腳,邊用邊找。
主要照顧者疲於奔命,容易忽略自身需要。
家人尋找物品浪費時間,關鍵時刻容易產生磨擦。
用品遺失或重複購買,增加育兒成本。
可行解決方案

步驟一:明確分區,高頻用品隨手可取
每日必需品(如尿片、奶樽、紗巾)集中於易取區域並標示清楚添置位置。季節性或備用物品則收納於遠離主活動區或櫃的高處。
步驟二:善用透明收納及掛袋
透明收納箱及掛袋方便一覽無遺,亦便於外傭及家人依圖示復位。
步驟三:例行化Routine,壓力自然減輕
制定簡單歸位流程,如每晚洗澡前快速復位一次。無需力求完美,設有集中「亂物箱」已足夠。
預期好處及如何長期維持?

用品易於尋找及收納,提升日常效率。
家人參與感提升,分擔照顧責任。
節省時間與精力,主要照顧者壓力減輕。
新用品入屋即分類歸位,避免日後積疊難以整理。
定期「斷捨離」,淘汰不用過期或損壞的物品。
每月簡單檢討,隨時吸納家人新意見改善做法。
要知道每個家庭情況獨特,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家生活節奏的收納模式。無需一步到位,願意踏出改變第一步,已值得肯定。如果您對空間整理有興趣,請查看Space Up的 專業家居整理服務 來獲得更多幫助。
整理, 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