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ce Up
2025年8月27日
好看的層架最怕堆滿與傾倒。以「20% 展示+80% 收納」、正確載重與固定,降低清潔負擔與受潮風險,也提升安全性。
一、痛點地圖

視覺雜亂:每層塞滿不同高度的物,前排遮住後排。
取放困難:物件堆疊不穩,抽一件倒一片。
潮塵困擾:書與布料長期外露,香港濕熱易受潮發霉。
安全風險:高層擺重 物、層架未固定,容易傾倒。
二、底層原因:把「展示」與「儲存」混為一談
開放層架易被當成萬能平台,什麼都放,結果展示變雜貨攤;外露增加清潔成本與受潮風險。應先區分展示(可看可賞)與儲存(穩定好取)兩種邏輯。
三、層架收納 4 原則

原則 1|20% 展示 × 80% 收納
展示只保留最想被看見的 20%(例如書封面、模型、旅行紀念)。
其餘改用抽取盒/半封閉盒放在後排或下層,形成整齊的「視覺底色」。
原則 2|風隙與氣流
層架物品後緣離牆 1-2cm,確保空氣可以上下流動,降低潮氣積聚。
必要時在背面加防潮墊
原則 3|載重與重心
重物放下層靠後;上層留給輕物與展示物。
兒童家庭建議在層架上沿加L 型固定片鎖牆,或選用穩固落地架;地面不平請先調平腳墊。
橫向層板的支撐距遵循廠商建議,避免中段下垂。
原則 4|前低後高的「可視階梯」
後排物件以略高的抽取盒承載,前排以低邊盒或直立擋片,形成視線坡度。
書籍可「背向外」以利散潮與辨識;珍本書加乾燥包與抽取盒,遠離濕牆。
四、實作步驟(120 分鐘)

全下架與分類(30 分鐘):分成展示/實用/備品三類;把不屬於客廳的物品移回其房間。
規劃展示 20%(15 分鐘):挑選重點作品,避免同色同高造成單調;留白也屬設計。
配置收納 80%(40 分鐘):選擇半封閉抽取盒放在後排或下層;標籤按用途貼用途詞。
固定與調平(15 分鐘):檢查層架是否與牆面固定、腳墊是否水平。
氣流與風隙(10 分鐘):確認背距 1-2cm;靠外牆位置適度留白。
照明與安全(10 分鐘):展示位可加燈效,但避免高溫與直射日光;兒童可達範圍不放玻璃與重物。
五、維持與輪換
季節輪換:每季替換 2–3 件展示物,其他歸入收納區。
清潔節奏:每月一次抽取盒擦拭、每週掠過表面灰塵即可。
事件觸發:一旦出現「抽一件倒一片」或「找物>30 秒」,立刻調整前後高差與分類粒度。
如果您對空間整理有興趣,請查看Space Up的 專業家居整理服務 來獲得更多幫助。
六、常見誤解與修正




